针式过滤器是实验室分析、医药研发、食品检测等领域用于快速过滤少量液体(如1-100mL)的便捷设备,由滤壳、滤膜、进液口、出液口组成,通过注射器或进样泵推动液体通过滤膜,去除杂质、颗粒,广泛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样品前处理、质谱分析样品净化、医药溶液除菌过滤等场景,如HPLC检测前样品颗粒去除、疫苗生产中溶液除菌,解决传统漏斗过滤效率低(单次过滤≥30分钟)、易污染的问题,过滤速度≥5mL/min(水相溶液),过滤精度0.22μm-5μm,符合ISO 8362-1《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》相关要求。
其工作原理基于“膜过滤截留”:滤膜采用微孔结构(如混合纤维素酯、尼龙、聚四氟乙烯材质),根据待过滤液体特性选择滤膜材质(水相溶液用混合纤维素酯膜,有机相溶液用尼龙膜或聚四氟乙烯膜);将
针式过滤器连接在注射器前端,抽取待过滤液体后推动注射器活塞,液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滤膜,杂质颗粒被滤膜截留(截留效率≥99.9%),澄清液体从出液口流出,直接用于后续分析或实验。部分型号带有Luer-Lok接口,可与注射器紧密连接,防止漏液。
结构设计上,针式过滤器侧重“便携性+密封性”。滤壳采用聚丙烯材质(耐化学腐蚀,适配多数酸碱溶液),体积小巧(长度50-80mm,直径10-15mm),重量≤10g,便于手持操作;滤膜与滤壳采用超声焊接工艺,密封性能好(泄漏率≤1×10⁻⁶mL/min),避免液体旁路;进液口与出液口为标准Luer接口,兼容不同规格注射器(如1mL、5mL、10mL、50mL);部分无菌型号采用环氧乙烷灭菌(灭菌残留≤10μg/g),适合医药、食品等无菌要求场景。
滤膜选型需匹配应用场景:0.22μm滤膜用于除菌过滤(可截留细菌、真菌),如细胞培养溶液除菌;0.45μm滤膜用于HPLC、GC样品前处理,去除颗粒杂质(防止色谱柱堵塞);1-5μm滤膜用于粗过滤,去除大颗粒杂质(如悬浮液澄清)。材质方面,混合纤维素酯膜(MCE)性价比高,适合水相、弱有机相溶液;尼龙膜(Nylon 66)耐有机溶剂(如甲醇、乙腈),适合有机相样品过滤;聚四氟乙烯膜(PTFE)耐强腐蚀(如强酸、强碱、强有机溶剂),适合特殊腐蚀性溶液过滤。
应用维护需注意:使用前需检查滤壳是否破损,滤膜是否有褶皱;过滤时推动注射器活塞速度需均匀(≤10mL/min),避免压力过大导致滤膜破裂;过滤不同性质溶液需更换不同材质滤膜,避免滤膜溶解(如MCE膜接触强有机溶剂会溶解);无菌型号开封后需立即使用,避免污染;使用后按医疗废弃物或化学废弃物规定处理,不可重复使用(一次性设计,重复使用易导致交叉污染)。